2024年9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科技馆联合主办的“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全国科普日专场活动亮相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9月16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了专场活动中交大电磁力与磁流体科学实验展演:“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能源互联网科普教育基地的师生们带来了磁流体与电磁力科学实验展演,引领观众探索磁流体的奇妙,感受电与磁的魅力”。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能源互联网科普教育基地的师生们结合专业知识与中华传统文化故事,立足科学实验,历经半年时间,选择磁流体材料搭配密封实验、电磁实验、尖端放电实验,编排了《磁石村记:混沌之乱》原创科学实验展演短剧。磁流体材料不溶于水,也没有固定形状,让科普团队联想到《山海经》中记载的凶兽混沌。随着磁场的变化,磁流体又会产生不同形状的尖刺,形态多样。再搭配上磁铁与电路,可以在现场看到动态密封、随机舞动与电离驱散的视觉效果,既展现出磁流体本身的特性,又体现了科学实验装置的必要性。该剧情节紧凑,人物丰富,巧妙的结合了中国古代故事大禹治水,予以观众全新的科普体验。
近几年,上海交通大学积极履行科普社会责任,始终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视为同等重要的两翼。今年7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科技馆签订新一轮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打造“交大科普进校园”“交大科普进场馆”“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科技新年之夜”等系列特色科普品牌。

未来,上海交通大学将继续发挥创新资源优势,打造全链条、全方位、深层次的科普范式,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为我国科学普及事业的发展贡献交大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依托能源互联网科普教育基地,紧跟国家前沿研究方向,盘活学校科研资源,积极响应学校科普号召,围绕“绿色电力、低碳未来”的主题,打造《绿电实验室》科普品牌活动,组建了一支由专家学者、青年教授、实验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组成的高质量科普队伍。师生们心怀家国情怀,科普热情高涨,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共同将科研成果、科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科普内容,涵盖:科普讲座、主题课程、实验展演、动画漫画、科普视频、文创作品等,构建了特色鲜明的科普作品矩阵,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培养未来科技创新力量,同时不断强化专业培训与能力提升,确保科普工作的高质量推进。基地科技志愿服务队从事科技志愿服务工作已有3年,积极参加各项科普活动,组织策划并实施了上海、江苏、安徽、山东、吉林、云南、新疆7个省份的科普知识进校园、进社区等科普活动近百场,配合学校、科协等单位参加了上海科技节、全国科普日、科普集市、惠民科普直通车等科普品牌活动,科普覆盖面累计1.5万人次,获得新华网、人民网、澎湃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